了解子宫形状有几种,以及子宫的结构模型和解剖图,不仅有助于女性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还能在出现健康问题时,及时察觉并采取正确的措施。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子宫的神秘面纱。
一、子宫的常见形状
正常倒置梨形:成年未孕子宫通常呈前后稍扁的倒置梨形,这是最常见的子宫形状。长约 7 - 8cm,最宽处约 4 - 5cm,厚约 2 - 3cm 。子宫自上而下分为 3 部,两侧输卵管子宫口连线以上的圆凸部分为子宫底;子宫底向下移行为子宫体;子宫下端较窄而呈圆柱状的部分是子宫颈,成人子宫颈长 2.5 - 3cm。这种形状为胚胎的着床和发育提供了理想的空间,子宫体的宽敞部分可容纳胎儿生长,而子宫颈则在孕期起到保护胎儿、防止感染的作用,分娩时又能扩张,帮助胎儿顺利娩出。
畸形子宫形状
纵隔子宫:纵隔子宫是常见的子宫畸形之一,根据纵隔延伸的程度,可分为完全纵隔子宫和部分纵隔子宫。完全纵隔子宫的纵隔延伸至宫颈内口,将子宫腔完全分隔为两部分;部分纵隔子宫的纵隔未达宫颈内口。纵隔子宫可能会影响受孕几率,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因为纵隔的存在可能会改变子宫腔的正常形态和空间结构,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
双角子宫:双角子宫也有完全型和不完全型之分。完全双角子宫的分隔延伸至宫颈内口或外口,子宫上部不融合,下部及宫颈融合,宫底凹陷 > 1cm,双侧宫角分离,宫颈有或无分隔,25% 伴有纵隔;不完全型双角子宫的宫底凹陷,上部子宫不融合,子宫纵隔未达宫颈内口水平。双角子宫同样可能对生育产生影响,导致孕期并发症的发生。
二、子宫的结构模型
子宫的结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其内部构造。从模型上看,子宫由三层组织构成。最内层是子宫内膜层,它又分为致密层、海绵层和基底层。内膜表面 2/3 为致密层和海绵层,统称为功能层,受卵巢性激素影响,会发生周期性变化而脱落,形成月经;基底层为靠近子宫肌层的 1/3 内膜,不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 。中间层是肌层,由大量平滑肌束、少量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组成,分为三层,内层肌纤维环形排列,痉挛性收缩可形成子宫收缩环;中层肌纤维交叉排列,在血管周围形成 “8” 字形围绕血管,收缩时能压迫血管,有效控制子宫出血;外层肌纤维纵行排列,极薄,是子宫收缩的起点。最外层是浆膜层,为覆盖宫底部及其前后面的脏腹膜,在子宫前面有膀胱子宫陷凹,在子宫后面有直肠子宫陷凹,也称道格拉斯陷凹。
三、子宫的解剖图详解
在子宫的解剖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子宫的位置、周围的器官以及维持其位置的韧带。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突入阴道,两侧连有输卵管、卵巢和子宫阔韧带。子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子宫颈下端在坐骨棘平面稍上方。当膀胱空虚时,成人子宫呈轻度的前倾前屈位。前倾指子宫向前倾斜,其长轴与阴道的长轴形成向前开放的钝角,略大于 90°;前屈是指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向前开放的钝角,约 170°。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主要有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和骶子宫韧带。子宫阔韧带位于子宫两侧,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子宫圆韧带起于子宫角的前下方,主要维持子宫的前倾位;子宫主韧带位于子宫阔韧带的基底部,是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结构;骶子宫韧带起自于子宫颈阴道上部的后面,主要维持子宫前屈位。
了解子宫的形状、结构模型和解剖图,是关注女性生殖健康的基础。如果女性发现自己的子宫存在异常,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
- 上一篇:蹲着就能摸到圆球是宫颈吗?子宫下垂自测手法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