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 女性 > 女性调养 > 补血 > 正文
女人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2014-09-01 14:54来源:家庭医生在线网

导语
女性气血好更加能体现出女性的美丽,那么如何看出女性的气血不足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吧。

   女子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气色最好,每个人看到都会说“气色好好啊”,这时候女孩子会让人感到活力无穷。是什么原因使气色那么好呢,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血充盈” ,指气血不但要充足,还能流通起来。

  中医有天人合一的理沦,认为人体与天地同样,大气环流是天地的正常自然规律,气血流通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人体为一小天地。天地有一大循环,草木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大气流通,循环不息。人体有一小循环,五脏六腑,三焦经络,气血流通,循环不息。西医血液循环的翻译名称,早先可能就是从中医气血循环的名称借用而来的。

  人体气血流通的途径是由心脏的搏动而循着经络运行的。古代中医说“心主血脉”“人心动,则血行诸经”。语句虽简,但说得还是明白的。怎样才能保持正常的气血流通?一是有元气(先天之气)的推动,二是心脏搏动有力,三是经络血脉畅通,四是血液不滞不瘀,五是血液不寒不热。

女人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如何观察女人气血不足 如何帮助女性补充气血

  怎么看才知道的自己气血足不足呢?

  1、看眼睛

  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

  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3、看头发

  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

  4、看耳朵

  现在,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不信你去仔细看看,现在人的耳朵小,看上去越来越僵硬、而且形状上看上去已有些变形。就是孩子和年青人都很少能看到圆润、肥大、饱满的大耳朵了。而这些大耳朵在老人那里却很多见,这说明以前人的身体素质明显强于现代人。

  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态,大人除了形态就主要看后天的情况了,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如果耳朵萎缩、枯燥、有斑点、皱纹多,它代表了人的肾脏功能开始衰竭,你要注意了。

  5、摸手的温度

  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

  6、看手指的指腹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

  7、看青筋

  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说明小时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这种状态已一直延续到了成年后。这类人体质弱,气血两亏。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说明肾气不足。

  如果掌心下方接近腕横纹的地方纹路多、深,就代表小时候营养差,体质弱,气血不足。成年后,这类女性易患妇科疾病男性则易患前列腺肥大、痛风等症。

  8、看指甲上的半月形

  正常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其它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

  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的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

  9、看手指甲上的纵纹

  只在成人手上出现,小孩不会有的。当成人手指甲上出现纵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这说明身体气血两亏、出现了透支,是肌体衰老的象征。

  10、看牙龈

  小孩子不明显,主要是成人。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11、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是血亏。

  12、看运动

  运动时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的状况,气血就不足,而那些运动后精力充沛、浑身轻松的人就很好。

  女人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气血充足,从这12个方面就可以判断,也可以当做女人身体是否健康的标准。

  四招帮助女人HOLD住气血

  那么,女人们该如何让自己做到气血充足呢?别着急,小编为各位女性朋友整理了一些妙招,帮助您轻松HOLD住气血,赶紧来瞧瞧!

  1、排除毒素

  女人们想要气血充足、气色红润,首先要做到让体内无毒素。由于我们的身体每天都需要进食,补充足够的营养,而吃进体内的食物经过消化之后,就需要排出一定的废物和毒素,如果这些体内的毒素无法及时排出的话,便会出现便秘,如果毒素日积月累,始终无法排出,便会形成宿便,从而便会导致肌肤粗糙暗黄、毫无血色,因此,想要留住气血,首先要保证体内毒素完全排出。

  给身体排毒需要一个过程,首先,我们可以选择每天清晨起床喝一杯水,有利于清除体内毒素,其次,多吃一些有助于排毒的食品、例如粗粮、香蕉、各种水果、果汁等等,对于排毒、恢复气色都有很好的帮助哦!

  2、喝对水

  我们常常说每天要喝八杯水,事实上,只要喝对水就好,多少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女性朋友们可以选择对身体最有好处的水,就是白开水,由于煮沸后的水已经将其有害物质清除了,所以,常喝白开水是对身体最好的呵护,在不刺激肠胃的同时,能够令身体迅速补充所需的水分。

  另外,我们要尽量避免喝多次沸腾过的水,由于这种水中可能含有使人慢性中毒的有害物质,因此,要尽量避免。同时,可以多吃些水果和蔬菜,尤其是在如此炎炎烈日的夏季,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有助于帮助女性朋友们保证气血充足,留住健康。

  3、运动改变气色

  人体气血的是否充足还在于运动是否得当,充足的运动能够让我们的身体更加活跃,气血也更加活络,因此气色也会更加的好。女性朋友们可以选择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户外做做运动、打打球、跑跑步等等,对于养出好气色都有很大的帮助。

  4、补血最关键

  女性朋友们会有气血不足的现象,这与每个月都要经历生理期、失去一部分血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补血对于女性朋友来讲也是非常关键的事情。而补血多重于食补,女性朋友们平时可以多吃一些红枣、红糖、阿胶、桂圆等等可以帮助补气补血的食品,多喝牛奶,尤其是在生理期期间,把这些补血食品作为生理期的必备食品,并养成一种习惯,这很重要,久而久之,即便是生理期流失血液也不怕,因为食补都会补回来,轻轻松松HOLD住气血。

  99营养师温馨提醒女性气血不足要多多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红枣、菠菜、猪肝、海带、葡萄、桃子、紫菜等食物。

(责任编辑:周婷)

标签阅读:
调理
气血
女人
  • 咯血病人禁用哪种止咳药

    如果出现咳血要及时就医治疗,检查一下原因,如果咳血不要选用镇静或者有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

  • 在部队里得了甲沟炎

    这个病可以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进行治疗,比如红霉素软膏或者是莫匹罗星软膏,疼痛明显的话加上口服的抗生素比如头孢克肟片。如果反复发作而且没有好的缓解办法可以把指甲给拔掉。

  • 较重闭合性跌打损伤怎么办

    多休息,不要过度活动,可以药物治疗,局部 热敷,一般可以逐渐恢复,不要着急。

  • 外阴痒会传染头皮痒吗

    这种情况可以口服抗真菌的药物比如氟康唑片或是伊曲康唑胶囊,外阴这里用红核妇洁洗液清洗,头皮用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洗头。

  • 停经多久开始补雌激素

    雌激素常用补佳乐,检查明确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片了,再后半段加上黄体酮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 地屈孕酮片吃完会腰酸吗

    治疗可以改变不良姿势、避免久坐久站、避免长时间一个姿势过久,局部可以做做热敷理疗,如果痛的严重,可以口服布洛芬或塞来昔布胶囊治疗。

  • 手气会不会蔓延到全身各处

    虽然有传染性但是用过药之后传染力会明显下降,经过治疗治愈之后就不再有传染性,常用的治疗手气的药物有盐酸特比奈芬乳膏,酮康唑乳膏,或是部分中药比如复方酮康唑软膏等。

  • 女人皮肤全身发黄是什么原因

    这种情况需要先完善肝部检查,包括肝炎病毒谱,肝胆脾彩超,肝脏功能和血常规,贫血方面主要查血常规还有贫血三项,如果都没问题的话可以补充多元维生素,加上归脾丸口服。

Q脚后跟长骨刺吃什么钙片好

王富主治医师

A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限制过多的走路以及跑跳,爬山等活动,尽量的穿宽松,舒适,柔软的厚底鞋子,避免鞋底过硬过薄,晚上可以多用热水泡脚,这样的处理一般可以有效的预防症状的发作。...[详细]

Q治疗灰指甲最好的外用药

刘静副主任医师

A

如果灰指甲比较少你可以先外用复方聚维酮碘搽剂治疗,但如果长的太多,或是亮甲治疗效果不好,你可以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或是盐酸特比奈芬片治疗。...[详细]

Q止点性跟腱炎的治疗

王富主治医师

A

这样的情况可以到当地医院的骨科就诊治疗。建议你可以先考虑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局部热敷或者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剂,配合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比如说双氯芬酸钠或者是布洛芬胶囊来看看效果。如果不理想的话,再考虑到医院就诊治疗就可以了。...[详细]

Q胃痛呕吐怎么快速缓解

邹玲婷主治医师

A

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贪吃凉食凉饮,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吃油腻过大的食物和油炸食品。可以服用一些铝碳酸镁片,多潘立酮片。热敷一下腹部。...[详细]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