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较快癌症,是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非常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专家提醒,吸烟、大气污染和烹饪油烟被列为主要的肺癌致病因素。而与吸烟的男性相比,更多的女性即使不抽烟也高发肺癌,原因意是大量吸取厨房油烟。
女人做饭会增加肥胖、肺癌的几率
有专家认为,女性在婚育后往往会发胖,这与她们长期在日常烹调行为中过多吸入了油烟中的一种主要复合成分“多元醇”有关。
研究证明,油脂热解生成“丙烯醛”不但会像酒中的乙醇一样,使人感到喉干眼涩,产生“醉意”;而且还会导致人体内脂肪代谢失常,使大量的脂肪堆积在皮下组织中。综合资料表明,很多厨房工作者虽然外表看起来身宽体胖、满脸泛光,他们晚年患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
科学家曾研究发现:一是油烟中的“丙烯醛”对人畜均有毒害作用;二是发现当油温超过200℃时,还会聚生出黑色样沉淀物,这种黑色样沉淀物被证实有一定的致癌性。
女性肺癌高发是因过量吸入厨房油烟
女性肺癌的高发和过量吸入油烟有直接关系。“醉油综合征”是家庭主妇常见的一类症状。“醉油综合征”除了恶心头晕这些人体即时反映出的伤害之外,高温油烟中的挥发物质吸入刺激呼吸道,也可能引发喉炎、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最严重的甚至会诱发肺癌。据统计资料显示,厨师职业肺癌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近几年来,女性也成为肺癌的高发人群,除了吸烟和环境污染的原因之外,有很大原因是和厨房油烟相关的。
这些做饭的坏习惯要改改了
1、油冒烟了才下锅
许多人炒菜讲究“够锅气”,认为油一定要烧热,冒烟了再下菜,这样炒出来的菜才更俱色香味。但是,我们所使用的色拉油和调和油在开始大量冒烟时,温度可高达250摄氏度,此时极有可能导致油质发生高温劣变,也会使菜肴中包括维生素C、E及必需氨基酸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遭受破坏。
而食油在高温中更会产生一种名为“丙烯醛”的气体,对人体鼻、眼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正确做法:先焯青菜再切,焯绿叶菜的时候,可加点盐和油,防止氧化酶破坏叶绿素,保持蔬菜的鲜亮颜色。
2、切完菜再焯水
蔬菜切碎,本就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若再经过水焯,易使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大量流失。这其实跟先切菜再洗菜是一个道理。
而且像白灼青菜,都是大颗青菜焯水,加点调料,直接拿来摆盘,其实这样很大程度保留了蔬菜的营养,操作又方便,做出来的菜又好吃~
正确做法:最好在油冒烟前下锅,如果自己无法判断油温。可伸一只筷子进油里,细看油表面如果有波纹,筷子周围气泡密集没有响声,这时便适合下锅炒菜。
3、炒菜放很多调料
为了追求菜肴美味下饭,不少人做饭加了不少的调料品,这也在无形中加进了不少的盐。像酱油含盐量为15%~20%,鸡精含盐10%,豆瓣酱、蚝油也都含有不少盐,而有些人做饭,几乎样样都加。还有人喜欢炒菜放糖,然而甜味和咸味能互相抵消,导致炒菜味道变淡,最后结果反而是加入了更多的盐。
正确做法:炒菜只放一点盐或海鲜酱油,鸡精味精也少用。怕炒出来的菜不好吃,可以多用葱姜蒜或花椒等调味,这样炒出的菜清淡可口,还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
4、喜欢煎炸烧烤
说起这煎炸烧烤,那是真的香也真的好吃~但这高温炒菜,危害可不少!首先,高温产生的油烟中可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其中苯并芘、丁二烯、苯酚等,都已经被证实是致突变物和致癌物。这些物质都是引发肺癌的高危因素。
其次,高温下在锅内的食物容易产生致癌等有毒物质:油炸肉类会产生苯并芘、杂环胺类物质;油炸淀粉类食物,例如马铃薯和谷类食物,会产生丙烯酰胺。长期摄取这些有毒物质,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另外,油温超过180摄氏度,经反复油炸,还会产生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经反复油炸的油,人会出现乏力、血压升高、肥胖等不适。
正确做法: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的健康,家庭做饭还是多用炖煮、蒸、烤箱烤、凉拌等烹调方式。
为了减少油烟危害,专家也给出了具体的要求:
1、厨房结构要合理。厨房应有独立对外窗户,以产生对流让油烟尽快散出。
2、控制油温。炒菜时油温要控制在五成热以下,油炸食物时油温不要超过七成热。油反复使用不能超过三次,这样才会更健康。
3、选择合适的油烟机。
4、升级厨房设备。用电磁炉、红外线燃气灶代替普通燃气灶,能够减少燃烧的黑烟;用不粘锅代替传统炒锅,其蓄热涂层能够稳定温度,少生烟。
5、保持炉灶的清洁。保持炉灶的清洁,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减少有害气体的生成。(参考网站:中华养生网)